利用BIM技术在大型高层TIer认证数据机房的优化
第一章 简介
第一节 单位简介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公司(简称中建一局华北公司)是世界500强第23名、全球排名第一的建设投资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有控股建筑安装施工企业!是中国质量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在工程建设领域唯一获奖企业——中建一局集团设立的华北大区域公司,旨在打造房建与基础设施领域各具专业特色的科技效益型企业。
公司秉承“诚信 敢担当”的企业品格和“忠诚、勤学、团结、拼搏”的行为准则,坚持“市场唯大、规则至上、业精于专、弘毅笃行、共济共享”的经营理念,为用户建造建筑精品,为社会努力创造价值,为集团发展贡献力量,为员工发展打造平台,追求华北公司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节 项目简介
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大厦施工总承包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山厦片区,惠华西路与中环大道交汇处,项目西、北面为待开发用地。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大厦项目由宗G04203-0098和宗G04203-0083两个地块组成。0083地块规划为综合研发楼,地下四层,地上二十一层,总建筑面积为61310平方米。0098地块规划为电子信息厂房,地下四层,地上十五层,总建筑面积77950平方米。
0098地块的电子信息厂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较为罕见的大型、高层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机房最高验收标准Tier IV认证。本项目在数据机房领域的规模较大,厂房中共设置了3200台数据机柜,规模可排到全国数据机房前15名。该电子信息厂房的建筑高度设计为91.5米,突破了普通电子信息厂房的一般设计高度(20~30米),建成后将成为机房高度最高的数据中心建筑。此外,该电子信息厂房在投入使用后,将通过国际公认的数据中心行业最高标准TierⅣ的认证,要求全年故障时间不超过48分钟,因此项目机电系统全部设置的1用N备的保障系统。为满足如此大体量,高标准数据中心项目的正常运行,项目在设计阶段进行能耗分析,发现项目电量的总负荷为31000kW,远远超出常规数据中心的能耗指标。为此,本项目在深化设计阶段结合BIM技术进行能耗分析优化系统,对项目的空调系统,电气系统进行节能深化设计,预计将缩减能耗至普通设计标准值的80%,进而突破大型数据中心节能方面的劣势,实现高能效机房的建造。
工程名称 |
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大厦总承包工程 |
|
|
建设单位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设计单位 |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
监理单位 |
深圳市京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
工程地址 |
深圳市惠华路与中环大道交口 |
||
建筑面积 |
139260平方米 |
||
0098地块计划工期 |
开工时间为2018年6月15日, 竣工验收时间为2020年11月15日, 共计970日历天 |
||
0083地块计划工期 |
开工时间为2018年10月15日, 竣工验收时间为2021年9月10日, 共计991日历天 |
||
0098地块里程牌节点 |
|||
开工时间 |
2018年6月15日 |
||
地下室封顶 |
2018年11月28日 |
||
结构主体封顶 |
2019年8月15日 |
||
外立面完成 |
2019年12月31日 |
||
机房精装修、机电安装完成 |
2020年8月15日 |
||
机电调试完成 |
2020年10月1日 |
||
竣工验收 |
2020年11月15日 |
||
0083地块里程牌节点 |
|||
开工时间 |
2018年10月15日 |
||
地下室封顶 |
2019年3月24日 |
||
结构主体封顶 |
2019年10月20日 |
||
外立面完成 |
2020年6月20日 |
||
机房精装修、机电安装完成 |
2020年12月20日 |
||
机电调试完成 |
2021年5月10日 |
||
竣工验收 |
2021年9月10日 |
第三节 现场进度
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大厦0098地块现施工至主体阶段,0083地块处于地下室施工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 BIM实施概况
第一节 本项目应用BIM技术的必要性
1. 实施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本项目具有一定的工程特点—规模大、高度最高、数据机房最高验收标准,由于本项目特点导致本项目施工难度较大,因此,本项目引进BIM技术辅助项目管理、工程施工。
序号 |
重难点 |
内容 |
说明 |
1 |
复杂钢结构与钢筋节点深化 |
重难点分析 |
由于本项目相当于将厂房高度建到100m的高空,其楼面荷载大造成其配筋大和组合截面钢骨柱大,但机房要求空间限制其柱截面,因此本项目的节点深化极难,靠常规的钢结构深化无法满足现场需求。 |
相应措施 |
运用BIM技术将实际完成模型全部深化并通过碰撞检查,钢筋钢骨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别 |
||
2 |
机房设备安装影响工期 |
重难点分析 |
机房施工一直作为机电施工的主线影响工期,本项目机房内设备较多,对项目工期影响较大。 |
相应措施 |
项目采用装配式机房安装,可大大缩短工期,但对机房深化要求较高,通过讨论决定将整个制冷系统分为八大模块进行深化,完成碰撞检查,建模精度达到毫米级别,生成图纸满足加工要求。 |
||
3 |
管线排布复杂且无法满足扩容检修要求 |
重难点分析 |
本项目机电设备数量庞大,机电管线众多且排布复杂,后期维保检修与扩容难度较大,设计上未充分考虑。 |
相应措施 |
通过创建完整的BIM模型,对机电管线进行重新排布优化,满足检修与扩容要求,并通过业主及设计认可。 |
||
4 |
机电系统能源消耗量大 |
重难点分析 |
本项目数据机柜数量庞大,全部投产使用后,装机量为10200RT,全年预估用电量1802万千瓦时,全年用电费约1442万元,将消耗大量能源。如何进行节能优化,实现节能设计,将作为本项目实施的重点内容 |
相应措施 |
对项目中机电系统进行梳理,建立完整BIM施工模型,同时将BIM模型与机电节能软件结合,进行能耗分析,评估项目中空调系统,电气系统,以及外围护系统的性能。根据评估的结果对空调系统等机电系统的管线路由,阀门附件,末端设备等进行二次选型,从而使得机电系统的设计最为经济与节能 |
||
5 |
项目各部门间信息传达不及时 |
重难点分析 |
由于项目部部门划分清晰,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带来的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交流、传达不及时,存在工作失误事件时有发生,普通的口述纸质传达不及时或表述不清晰,无法追责。 |
相应措施 |
1.搭建项目管理平台,对项目各部门进行一站式管理。 2.通过平台化的管理,指定责任人进行沟通,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及精度 3.通过平台对项目日常数据进行收集储存,避免资料丢失。 4.项目各部门协同管理,可确保团队流程化、标准化的工作过程 |
||
6 |
高标准质量保证 |
重难点分析 |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广东省优质工程奖,争创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质量目标较高。鲁班奖对现场的施工深化,布局等有很高的要求,普通的口述、图片等要求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更好的一个展现形式。 |
相应措施 |
1.利用BIM做好项目深化设计工作,辅助项目深化设计,提前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做好事前控制。 2.利用云建造APP作为项目质量管理辅助工具,确保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 3.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项目进行更直观的展示 4.通过模型辅助质量检查 |
||
7 |
高要求的安全文明目标 |
重难点分析 |
本项目安全文明目标为省市双优工地,争创AAA级标准化工地,深圳地区安监站、质监站、环保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监察力度较高,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项目以满足政府要求 |
相应措施 |
1.利用BIM技术辅助项目CI标准化布置,满足深圳市要求 2.利用云建造APP作为项目安全管理辅助工具,确保项目安全管理流程标准化,满足政府要求 3.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安全教育工作 |
2.业主要求
(1) 基本要求:
①总包商应负责在服务期内的BIM 模型的创建和维护工作。BIM 模型必须包括建筑、结构和机电等所有相关专业。对于设计方提供的设计阶段BIM 模型,总包商负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更新。
②总包商应指派专业的 BIM 负责人负责 BIM 工作的沟通及协调,定期参加 BIM 工作会议。
③总包商应在服务期内按业主所要求的时间节点提交与施工进度相一致的BIM 模型,供业主审核。
④总包商应督促各施工分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应用BIM 模型,并按照要求深化BIM 模型。
⑤总包商应审核各施工分包商提供的BIM 模型。
⑥总包商应负责整合和验证最终的BIM 竣工模型,在项目结束时,向业主提交真实准确的竣工 BIM 模型、BIM 应用资料和设备信息等,确保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在运营阶段具备充足的信息。
⑦总包商应确保硬件设备的配置满足软件的要求,保证能够顺利操作模型文件。
(2)基于BIM模型的应用要求:
①根据施工进度和深化设计,及时更新和整合BIM 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提供包括具体碰撞位置的检测报告,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协调解决碰撞点。
②基于BIM 模型探讨短期及中期的施工方案。
③基于 BIM 模型准备机电综合管道图(CSD)及综合结构留洞图(CBWD)等施工深化图纸。
④基于BIM 模型提供能快速浏览的Naviswork、DWF 等格式的模型和图片,以便各方查看和审阅。
⑤基于BIM 模型及施工方的施工进度表进行4D 施工模拟,提供图片和动画视频等文件,协调施工各方优化时间安排。
⑥采用合适的BIM 协同管理平台进行文件管理协同平台,确保项目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交流
⑦将视频监视系统与BIM 协同管理平台整合,实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第二节 组织架构
1.本项目各参与方BIM组织架构
本项目的BIM实施参与方数量较多,涵盖组织较多,包含业主方,BIM顾问方,设计方,总包方,各专业分包单位等。由业主组织牵头BIM的实施与应用,总包单位对专业分包单位的BIM模型进行统一管理,总包单位接收设计模型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BIM模型进行修改编辑,由BIM顾问进行审核,不断完善模型,最终提交业主BIM竣工模型。
各专业分包BIM团队管理内容
序号 |
团队名称 |
BIM模型要求 |
|
工作职责 |
1 |
幕墙BIM团队 |
1.BIM 模型应包含幕墙工程中必要的构件,如玻璃、金属边框、幕墙支撑及连接件等,并与项目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2.BIM 模型构件信息应包含必要的幕墙构件数据,例如名称、构件编号、几何尺寸、材料规格、材质等,以满足后期运行维护阶段的数据管理应用。 |
|
根据建筑、幕墙设计方案,建立BIM幕墙参数化模型,检查幕墙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碰撞,并在模型中录入构件加工尺寸信息,完善成为幕墙BIM竣工模型。 |
2 |
市政BIM团队 |
1.BIM 模型中的市政相关工程应按照土建、机电 BIM 模型要求附着颜色,以便有效识别和区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市政相关工程中各类构件的颜色应保持一致。 2.BIM 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如,名称描述、设备制造商、尺寸、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等)应能满足后期运营维护阶段的数据管理应用。 3.BIM 模型需合理组织和规划,确保能被各方应用。 |
|
建立市政专业BIM模型,对市政管线路由、市政管井的尺寸与位置进行深化与定位,同时进行必要的校核与调整,并利用BIM解决可能存在的设计问题、碰撞、施工工艺问题等隐患,完善成为市政BIM竣工模型。 |
3 |
电梯BIM团队 |
1.BIM 模型的详细程度应能满足总包商进行冲突监测、4D 施工模拟的要求 2.BIM 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应能满足后期运营维护阶段的数据管理应用。 |
|
建立电梯专业BIM模型,对电梯的尺寸与位置进行深化与定位,同时进行必要的校核与调整,并利用BIM解决可能存在的碰撞、施工工艺等问题,完善成为电梯BIM竣工模型。 |
4 |
二次装修BIM团队 |
1.BIM 模型中的二次装修内容应按照建筑、机电 BIM 模型要求附着颜色,以便有效识别和区分。 2.BIM 模型中的构件应能存成独立的参数化族文件,以便于管理和各参与方的重复应用。 3.BIM 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如,名称描述、设备制造商、尺寸、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等)应能满足后期运营维护阶段的数据管理应用。 |
|
建立二次装修专业BIM模型,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完成深化,发现问题点并及时处理,最终提交真实准确的BIM竣工模型。 |
2.项目部BIM组织架构
本项目由项目经理牵头引导,公司技术中心监督指导帮扶,项目领导班子统筹协调,推进各相关部门BIM管理的应用与实施。
序号 |
部门 |
岗位职责 |
责任人 |
1 |
项目经理 |
1、认可BIM数据的成果 2、挖掘管理价值 3、贯彻BIM应用的执行力 |
臧鑫磊 |
2 |
项目深化设计部 |
1、负责BIM平台基础数据搭建。包括创建协同项目、成员邀请、云端组织架构创建、权限分配、模型导入等; 2、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包括使用过程中平台数据维护(比如模型更新);现场平台使用问题解答、汇总以及需求整理;对接广联达BIM实施顾问对相关问题及需求处理; 3、平台使用情况阶段性总结。包括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平台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管理流程问题以及优化结果;相关数据收集及对比、对管理的价值体现等; |
邵帅 |
3 |
技术部 |
1、负责利用BIM模型输出CAD图纸及报表, 并收集排砖量、实际消耗量以及GCL砌体量进行对比,输出排砖专项应用汇报PPT 2、负责将主要的技术资料如图纸、标准、规范、方案、图集、模型等上传至云端并进行权限管理 3、负责利用BIM模型对负责施工工艺进行模拟呈现; 4、负责将下发的变更电子版在平台中形成台账; |
王潇依 |
4 |
工程部 |
1、负责流水段分区及进度挂接; 2、负责物料跟踪字典管理(包括跟踪事项、跟踪阶段设置等),并利用APP进行构件状态跟踪; 3、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现场进度情况跟踪记录; |
王铭震 |
5 |
商务部 |
1、负责商务模型建立和维护 2、负责BIM模型工程量的提取 3、负责基于BIM模型的成本分析。 |
曾钦贤 |
4 |
物资部 |
1、负责BIM模型工程量的提取 2、负责平台物料验收系统的管理 |
刘成龙 |
5 |
安全部 |
1、负责平台单位成员的管理 2、负责平台安全问题的管理 3、负责收集该部门对于软件的问题及需求并反馈给项目BIM中心,并对BIM式安全管理进行探索及创新 |
陈培仁 |
6 |
质量部 |
1、负责平台单位成员的管理 2、负责平台质量问题的管理 3、负责收集该部门对于软件的问题及需求并反馈给项目BIM中心,并对BIM式质量管理进行探索及创新 |
张怀 |
第三节 软件及硬件配置
1、软硬件设备要求
根据项目自身情况进行软硬件配置,软件主要用于模型创建与深化,满足业主轻量化模型浏览需求,由于本项目为大型数据机房项目,建成后将通过数据机房最高标准Tier IV认证,因此对机电系统节能要求较高,项目需进行能耗分析后进一步优化。为项目实现协同管理,引进BIM 5D协同管理平台。硬件部署满足项目专业模型深化,进度、安全管理以及辅助施工等需求。
以下为配置情况:
软件资源配置
序号 |
应用类型 |
软件名称 |
版本要求 |
交付格式 |
备注 |
1 |
模型创建 |
Autodesk Revit |
2016版 |
*.rvt |
创建Architecture、Structure、MEP专业模型 |
Tekla |
V19.0 |
*.DB1 |
创建钢结构专业模型创建 |
||
2 |
模拟浏览 |
Navisworks |
2016版 |
*.nwd |
轻量化模型浏览 |
Lumion 3D |
5.0 |
*.DAE |
模型渲染 |
||
3 |
能耗分析 |
Hourly Analysis Program(HAP)5.0/eQUEST |
|
|
对机电系统进行能耗分析,进一步优化 |
4 |
协同管理 |
BIM5D管理平台 |
|
|
对项目商务、进度、质量、安全、分包、物资进行协同管理 |
硬件配置
序号 |
硬件名称 |
数量 |
使用内容 |
1 |
BIM工作站 |
2 |
1.整合项目所有模型 2.分专业建模及模型过程维护 |
2 |
大疆无人机 |
1 |
高空航拍工期监控 |
3 |
VR眼镜 |
1 |
模拟方案体验 辅助安全教育 |
4 |
3D扫描仪 |
1 |
复杂结构实测实量 机电动态深化 |
5 |
放线机器人 |
1 |
辅助预制化构件安装 辅助屈曲支撑的后置安装 |
第三章 BIM技术应用情况
第一节 BIM技术深化应用
一、复杂钢结构与钢筋节点深化
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较为罕见的大型、高层数据中心,由于本项目相当于将厂房高度建到100m的高空,其楼面荷载大造成配筋大和组合截面钢骨柱大,但机房要求空间限制其柱截面,因此本项目的节点深化极难,靠常规的钢结构深化无法满足现场需求,需要将实际完成模型全部深化并碰撞检查,钢筋钢骨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别
型钢组合柱配筋大样图
利用Tekla模型将钢骨、柱纵筋、梁纵筋、栓钉、纵筋套筒、搭接板进行了模型放样碰撞、深化空间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浇筑完成的密实度。
原设计多数箍筋需要穿钢骨柱,单根钢柱(8m)焊接位置达到900多个。将实际钢骨与钢筋模型建立后,后将箍筋形式进行了调整,减少了800个焊接点。
深化后经设计及业主确定,模型辅助可视化会审交底,并生成精细化深化图纸指导现场施工。
可视化交底会审
深化后图纸指导现场施工
二、预制机房加工
机房施工一直作为机电施工的主线影响工期,本项目在数据机房领域的规模较大,厂房中共设置了3200台数据机柜,规模可排到全国数据机房前15名,因此项目采用装配式机房安装,可大大缩短工期,通过讨论决定将整个制冷系统分为八大模块进行深化,建模精度达到毫米级别,生成图纸满足加工要求,目前已完成管道预制加工图及管道支架预制图纸。
根据进度计划目前已完成了地下一层至地下四层的机电管线(强电、排水、暖通等)的碰撞检测,共发现碰撞228个。
碰撞检测
根据完成进度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完成对预制机房的优化,确定优化原则:
1. 符合设计规范
2. 满足施工验收标准
3. 充分考虑运维检修空间、通道
4. 所有设备、阀门排布美观统一
5. 手动机构高度便于操作
管线分段、编码,尽可能多的采用标准件,方便预制,减少非标准件
深化法兰连接减少焊接作业
机房内吊装、设备定位采用BIM放线机器人
模型中各种阀门、管件、支吊架尺寸要与实际产品尺寸一致
三、小市政管廊
本项目是大型数据机房,市政管线数量众多排布密集、业主后续有扩容需求,且Tier4数据机房对检修有极高要求,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将位于建筑周围的市政管线做成小市政管廊,替代埋地式,为后期检修提供便利的环境,得到业主认可。
综合管廊施工指标分析图
埋地施工指标分析图
由于基坑采用支护桩形式施工,且红线限制,因此小市政管廊设计位置会遇到基坑支护桩,为避免碰撞,利用BIM模型进行了碰撞检查并调整设计,解决了300余m(约50%)的碰撞问题。
小市政管廊采取分段开挖形式(每50m进行一次开挖,开挖周期不超过1个月),部分可提前插入施工土建结构。
四、运维走廊
本项目管线布置复杂,管线排布错综交叉,走廊内机电管线最多8层,检修困难,原有设计不能满足后续运维需求,项目对管线进行重新深化。
原有设计与检修需求
经多种方案对比分析,确定运维走廊方案,通过对风管、水管、桥架支吊架荷载计算,最终经过设计确认认可,目前现场已进入施工阶段。
五、绿色数据中心节能优化
本项目数据机柜数量庞大,全部投产使用后,装机量为10200RT,全年预估用电量1802万千瓦时,全年用电费约1442万元,将消耗大量能源,参照美国高效机房标准,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大厦未做节能优化前处于急需整改范围。
目前已完成部分节能优化方案:
1. 招行金融创新大厦2B至9FWT/ET数据机房:面积为7551m2,冷冻机房尖峰负荷约为2164RT。通过BIM建模技术,用45°弯头替代90°弯头,减少负荷优化设备参数。
2. 东塔系统/西塔系统全年用冷量为1024万RT,全年耗电为643.4万KWH。
招行金融创新大厦全年用冷总量为2048万RT,全年耗电为1286.8万KWH。
全年运行能效经过优化及及节能服务把控后可到达0.628KW/RT(EER=5.597)
3. 对冷水机组压降进行了优化,由原来的8米降到了3.9米,由原来的8.5米降到了5.3米。进一步提升了冷水机组的能效,从原来的5.435提升到6.538,提升了20%
六、协同管理
由于项目部部门划分清晰,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带来的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交流、传达不及时,存在工作失误事件时有发生,普通的口述纸质传达不及时或表述不清晰,无法追责。搭建项目管理平台,对项目各部门进行一站式管理,成为首个BIM5D+智慧工地集成管理平台的项目。
|
技术部通过平台上传施工总进度计划与网络图,工程部上传月计划与周计划,单项工程通过手机端输入开始时间与完成时间,与模型关联,通过平台确定偏差位置,平台进行公示,周例会上制定针对性进度纠偏措施。
上传周计划
进度更新
2. 生产例会信息化
本项目利用广联达数字项目平台将纸质版施工日志变成电子版,施工现场及时录入,减少了工作量也提高了书写的规范,同时还能自动收集整理数据,召开周例会,由传统的PPT汇报变为平台汇报,省却了开会前的部分准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施工日志电子版
生产例会
3.物料称重
利用电子地磅进行物料称重验收,平台实时记录并保存物料验收情况,自动生成物料验收单,提供多样而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来支持管理决策,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
进场验收
平台记录
生成物料验收单
4. 资料管理
现场原始检验记录通过移动端在现场填写,避免了现场纸质版填写的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相关资料(质量资料安全资料、检验批等)上传云平台进行保存,直接关联BIM模型,避免资料丢失,实现项目资料的精细化管理。
5. 质量安全管理
管理人员采用手机端拍照、文字描述方式记录质量安全问题,并将整改通知单发送至相关责任人,通知整改。相关责任人接收到消息提醒后,立即进行现场整改,整改完成通知管理人员验收,验收合格后关闭整改单,形成问题闭环,数据记录到平台中,形成可追溯文件。
平台可追踪记录问题的处理过程,直至结束归档,既起到了问题处理督促的作用,又有效防止了管理中的遗漏现象,提高了质量安全管理的灵活性
移动端与网页端数据实时联动,管理层可实时查看数据,对重点问题进行把控决策,对分包进行奖惩,提高项目管控效率
七、协助完成项目自身高标准质量目标
本项目的质量目标为鲁班奖,鲁班奖获奖前提为:广东省优质结构、广东省优质工程奖;省部级新技术示范工程或者省部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1、成立基于BIM的QC研究组协助项目解决基本问题
2、VR质量样板
根据公司出具的BIM虚拟样板利用广联达VR场部进行VR展示,达到真实效果。
八、协助完成项目自身高标准的安全文明目标
本项目的安全文明目标为争创AAA级标准化工地,获奖前提为:深圳市、广东省双优工地。
1、大型设备实时安全监控
利用广联达智慧工地对幅度、吊装高度、吊重等进行监控,并实时共享至智慧化工地平台进行公示,出现超负荷运转/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专项大型机械管理员进行解决。
2、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扬尘监控
视频监测:对现场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在安全生产区域内部署安全帽识别仪进行动态检测,识别检测在岗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若未佩戴安全帽则输出报警信息,通知后台监控人员,杜绝现场未佩戴安全帽进行施工作业的危险行为。
扬尘监测:全天候实时采集现场环境数据,达到预警值开启喷淋系统,环境稳定后关闭。
3、劳务管理
满足深圳市高标准的两制要求,使用筑业劳务系统登记在场/离场人员,出入口设置人脸识别系统。(接入智慧工地平台)筑业劳务系统与深圳市公安局数据接入,可筛选人员是否有案底,在登记时进行排查。
目前该系统已平稳运行,进出场人员记录千余次。
在场/离场人员记录
3. CI标准化
对项目临建进行布置,合理利用场地,满足CI标准化,打造安全文明工地
第二节 BIM技术应用效益总结
一、经济效益
1、组合结构机电深化设计
利用深化设计提高了节点施工质量,同时深化做法减少了90%的焊接量,地下室整体工期提前20d,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投入。
2、预制机房深化设计
与传统机房相比,将构件拆分、加工提前至工厂进行,缩短了工期约80d,同时也提高了施工质量,减少了焊接量。
3、小市政管廊深化设计
提前的深化使室外管线的施工提前插入,整体施工避免了多次开挖,同时为建设方提供了扩容和检修的便利。
4、运维走廊深化设计
将原先复杂的管线调整为每段管线均可检修的方案,避免了后期管线检修带来的拆改费用约20万元。
5、绿色数据中心深化设计
绿色数据机房研究在数据机房领域一直是重点,通过对本项目数据机房的节能优化,初步每年可为业主节省约100-300万元。
6、全过程数字项目平台协作
简化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增加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企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影响力,进而实现公司在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市场中保持领先水平。项目BIM应用阶段,定期举行BIM培训工作,提高企业BIM人才建设和技术提升。
三、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数据中心项目。本项目将结合项目施工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深度应用BIM技术,建立精细模型,打造综合协同管理平台,为项目人员动态监管、施工进度控制、质量与安全管理精细化提供帮助,提高项目综合效益。除此之外,我们将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结BIM技术实施经验,为接下来的类似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参考,进而实现公司在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市场中保持领先水平。
第四章 BIM应用人才培养
1、建立项目层面的BIM培训及考核制度,根据制度对项目应参加培训员工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季度考核成绩直接挂钩,间接影响个人收入至职业生涯规划。
2、明确奖罚,鼓励项目员工积极参加社会、集团、公司及项目层面组织的相关竞赛,并根据竞赛等级及获奖名次,对个人进行直接经济奖励,激励项目员工进行BIM学习。
3、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安排外出交流研讨5人次,每月组织项目内部培训1次,现接受培训人员50余人,提高企业人才建设和技术提升。
第五章 下一步计划
1. 运用Autodesk Simulation CFD的仿真功能,对深化后的数据机房模型的气流组织进行深度模拟。
3.建筑BIM应用与智慧城市探索
通过对地上智慧楼宇与地下市政管网的专业信息数据交互,形成一个地上地下全覆盖的城市信息模型,在数据上承载更多可分析价值,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