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互联网+”,助推施工企业弯道超车

南京宏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在互联网应用为各方带来变革的同时,互联网也为建筑业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内涵。

“互联网+”建筑业利用数字加工技术、大数据、征信体系、移动技术等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为建筑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使项目现场各个环节工作的效率提高,保证项目质量,降低建造成本。

在项目现场管理中通过充分应用互联网,将有助于现场管理的精益化和智慧化。

企业的基本情况

南京宏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2年。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宏亚建设集团现已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国家特级、建筑设计行业甲级、市政公用工程壹级等12项资质。30多年来,宏亚建设集团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招揽人才一级建造师88名,二级建造师152名,高级工程师96名,工程师158名,其他各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多达800多人。众星汇聚,乘风破浪,为中国建筑添砖加瓦。

自1982年企业投建以来,宏亚逐渐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宏亚建设集团建立了以“工程管理中心”、“建筑工业化中心(装配式产业)”、“BIM信息中心”、“建筑设计中心(设计院)”四大中心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宏亚建设集团紧跟产业化结构调整,重点投入装配式建筑,先后承建了多项大型工程,并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优质工程。

信息化建设动因

由于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加之项目分散,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及管理效率无法满足管理需要,公司渐渐发现管理上面的一些问题。在没有信息化的协助下,企业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迅速变革和创新,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

以前公司引入了有关系统,但是最终效果很不好,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软件产品行业深度的专业性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管理需求;二是当时确定的软件维保费用过高,加剧了应用的失败,因此公司决定重新选择软件商。

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

市场调研:前期通过客观、全面地收集了一些其他建筑公司所使用的工程管理软件,并调研了软件的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然后对这些收集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归纳,统计出相关的软件公司信息。

编制可行性方案:根据企业的现行情况和管理制度的需要,再与之前统计出的软件进行比对,筛选出几套适合企业的方案。

软件和硬件供应商的选择:企业领导层再从信息化实施较好的几家工程企业进行考察,咨询专家意见,然后再到相关的软件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最后确定合作软件商。

项目组织与人员培训:2017年2月,宏亚成立专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信息中心,针对企业自身制定了一整套的信息管理制度,为之后企业信息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编制项目实施策略和具体实施计划:为了能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和日常工作同步进行,一系列的实施策略和计划也应运而生

多维度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宏亚集团信息化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

一、是由乐建网络自主研发的工程宝APP,基于SAAS模式的“互联网+建筑”项目管理软件,为企业拥抱“互联网+”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以BIM技术为核心的BIM三维建模系统;

三、是应用南京市政府及市安监站共同监管的高层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

第一阶段:主要为工程宝APP的应用。在此阶段,成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属部门——信息中心,同时联合乐建网络(软件研发商)对企业领导层及员工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积淀下了一批信息化建设骨干,实现了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进步。

第二阶段:主要为BIM三维建模系统的应用。在此阶段,集团采购了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自行建设了符合特级考评资质的IDC中心机房;目前,此机房具有高性能运算服务器4台;高性能网络存储1台(12TB);高性能网络交换机1台;高性能网络防火墙2台;机房精密空调1台;UPS1台。

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南京江宁全区的建筑施工单位组织了BIM建模初级班的培训,所有讲师培训设备均有宏亚集团提供。

本次培训全区22家企业共选派出44名企业科技管理精英,在这里进行为期6天的封闭性专业培训,为南京市建筑业的信息化大发展铺平了道路。

第三阶段:主要为“高层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应用阶段,是集团在XXXX年联合南京市政府规划、选型和进行实施的最新信息化建设任务,目前整个集团已全面推广使用,且绝大部分业务系统已进入常态化运行。

利用信息化解决的问题

1、人员分工不明确,组织效率低下

宏亚集团信息化应用可以概括为五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实”,即实在应用。通过应用工程宝APP,明确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为企业领导和一线员工搭建实时沟通的桥梁,将信息化理念潜移默化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

2、审批流程驳杂,员工两地奔波

过去,没有应用工程宝等软件时,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因为盖章而来回总部和项目部多次;现在,利用工程宝中的审批盖章模块就可以在线解决这一问题,不用在奔波于企业与项目部两地,真正为项目现场人员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工人管理粗犷,劳务纠纷频发

企业自2017年2月份应用工程宝以来,重点应用项目68个,累计撰写施工日志3400余篇,实施安全巡检4000余次。同时,为了防止劳务纠纷,宏亚集团应用工程宝劳务实名制模块,在移动终端就可以掌握现场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告别过去“推诿扯皮”现象。

4、项目巡检无法有效监管

在工程宝中,现场的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可以在线实时记录每一次工地现场巡检的情况,附上有关问题照片,还可将日常项目上所发生的事务在工程宝中撰写施工日志,不用手写,耗费纸张,十分方便。

企业领导只需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在工程宝平台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每一次巡检详情及项目每日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施工现场的各种风险。

5、企业管理事物繁多,领导无法随时随地管控

宏亚集团在选用信息化软件时,无论是工程宝、BIM 5D还是视频监控系统,在选型时都优先考虑具有手机APP的业务应用。

这也是基于建筑行业的特点所在,企业领导通过工程宝的移动应用极大提高管理幅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6、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培训困难

宏亚集团于多年前就已经上线了大型ERP系统,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原始数据源的真实性、可靠性是信息化系统成败的关键。实际上,对于施工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而言,每个人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简单、易用、培训周期短的软件系统就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关键,这也是宏亚集团信息化建设所考虑的核心因素之一。

“基于这一理念,目前我们所选的工程宝APP正是基于SAAS化模式的软件,简单易用,服务器部署云端,升级维护均由厂家负责,降低了企业在设备维保上的成本费用。

7、会议繁多,汇报审阅耗费大量时间

在没有应用工程宝之前,现场员工需要定期召开例会向领导汇报相关情况,缺乏灵活性;工程宝的工作汇报系统,具有月、周、日等不同的汇报形式,员工可以制定计划、梳理工作,管理层也可通过汇报系统,了解公司运营细况,及时制定战略方针。

目前,宏亚集团不仅利用工程宝等信息化应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同时也在逐步展开关于人才、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改造整个企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

使用信息化后带来的效益

(1)实现了办公的跨区域化,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随时随地的处理企业业务;

(2)突出移动“互联网+”优势,公司各人员可实现移动化办公,通过手机APP,实现任务的发起和审批;

(3)灵活的项目管理方式,既适用于总部的统一管控,也适用于各项目部的独立管理,保证项目管理权限的松紧有度;

(4)信息化的过程也是流程优化的过程。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企业流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5)应用工程宝后,宏亚的会议时间缩短一半。使用前各部门周例会大约1小时,使用后会议时间缩短在25分钟左右;项目部与总部往来审批、汇报的差旅成本节省60%;工作效率提高500%。在未使用工程宝之前,发一个公告需要30分钟左右,确认公告通知到每一个人需要2天;使用工程宝后公告通知时间只需要5分钟。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分析

(1)业务相关人员工作繁忙,配合力度不高

我公司企业信息化虽已启动,但仍有不少员工观念落后、对信息化理解肤浅,有些不清楚如何实现信息化,有些对信息化系统使用较为抵触,很难推动系统的展开工作。

解决办法:通过公司高层领导的倡导和推动,进一步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加以落实。

(2)由于是建筑企业,负责信息化的人才不足

由于企业本身是建筑企业的原因,在建设公司信息化的过程中,自身拥有的具备信息化知识和建筑行业知识的人才不足。

解决办法:企业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请相关的专家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然后再以信息化小组为基础向全公司发展信息化。

(3)在深化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系统不能完全解决的难题

由于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个性的企业运行模式,工程宝APP有时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会出现与企业管理理念脱钩的情况。

解决办法:及时的整理在使用系统时出现的问题和一些好的建议,然后发送给软件合作商,需要进行软件的二次研发。

通过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感悟

(1)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正确

对施工企业内信息化建设而言,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

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内配置了计算机、购买了应用软件,认为这样就是“信息化”了,实际上这只是信息化的前提、基础,与实现信息化管理还相距甚远。

(2)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奖惩制度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光是高喊口号,跟员工讲明信息建设重要性还远远不够,需要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奖惩分明,双管齐下,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3)需要有与信息化相配备的管理制度

虽然在建设公司的信息化工作中设立了相匹配的信息中心部门,但是如果没有一套相配套的管理制度,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就不会进展的如此迅速。

只有建立了一个以管理制度为基准,以信息中心为主要的管理和协调渠道,才能有条不紊地在公司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工作。